向实现“造船强国”的梦想不断迈进
从上海到海上,中国人的邮轮梦想已经启航。
谁能想到长323.6米、宽37.2米、总吨位13.55万吨的庞然大物是从两集装箱图纸开始的?
新华访谈重磅推出《大国总师》系列,带你走近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总设计师陈刚,听他讲述将图纸变为现实的故事。
时间回拨到2014年,陈刚和他的团队历经层层波折,买到了两个集装箱重达两吨的图纸。看似大邮轮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但面对10余万页图纸到底该怎么突破?答案只有一个“数智化”升级!
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2023年6月6日,鲜亮的敦煌飞天彩带缠绕在洁白的船身,“爱达·魔都号”终于正式出坞。
陈刚说,他清楚地记得这个日期。因为直到这一天,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国产大邮轮?“重器”自有乾坤大!
大型邮轮设计建造曾长期被少数几家欧洲船厂垄断,随着2024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正式商业运营,为中国敲开了世界邮轮市场的大门。
使我国集齐了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标志着我国造船工业实现全谱系建造能力。
陈刚还说,邮轮经济链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一艘大邮轮的纯建造供应链规模,可以达到二三十亿元。
从“好”到“更好”,全球超七成订单已被中国拿下。
40多年来,中国造船业从小吨位散货船到各种船型持续丰富。
根据7月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全球超七成订单被中国拿下。
陈刚认为,中国造船设计上要持续向高端船型进军,坚持船舶发展“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让人激动的是,总吨位超14万吨的第二艘国产大邮轮建造进入加速期,预计2026年3月底出坞。
陈刚说,从“好”到“更好”,中国造船人将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持续提高中国造船的国际竞争力,为实现造船强国的梦想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