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 新闻中心 > 大会动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人民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也是2023年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重点领域。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一下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谢谢!

  工信部装备工业二司副司长李毅:感谢您的提问。2023年1—7月,我国船舶工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统计数据显示,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新接订单量44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4.0%。截至7月底,手持订单量127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4%。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3大特点。

  一是稳中向好:1—7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8%、67.7%和52.9%。统计数据显示,1—7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二是稳中有进:主流船型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细分船型市场取得新突破。我国船企抓住油船市场恢复上行的有利时机,新承接各类油船订单1144.8万载重吨,占同型船全球总量的72.7%;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88.4%和40.3%。新承接43艘汽车运输船订单,占全球总量的81.1%。新承接新船市场全部4艘9.3万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订单。新承接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18艘,占全球总量的35%。

  三是稳中提质:船舶订单质量提升,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1—7月我国建造交付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显著增加。批量交付集装箱船111艘,占国内造船完工量的38.9%,超过散货船位居第一。成功批量交付13艘全球最大2.4万TEU集装箱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6.5%。此外,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工程进展顺利,圆满完成首次试航,近期将进行第二次试航,预计将于年底前实现交付。总体来看,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攀升。

  此次,我们将以举办2023年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为契机,搭建高水平的行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开展交流与合作,与大家分享经验、共享机遇、携手同行,开创未来,共同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

  谢谢您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