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听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总设计师陈刚讲述他的“邮轮日志”
11月4日下午,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能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和大型邮轮“三颗造船行业明珠”的国家。
这样一艘比泰坦尼克大三倍的国产邮轮安全性如何?它又搭载着哪些神奇的“黑科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总设计师陈刚应邀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录制,带我们体验邮轮上的黑科技,打卡邮轮上的中国元素,感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之路。
邮轮?游轮?
还在傻傻分不清楚吗?
你真的会写Yóu轮的Yóu吗?是邮轮还是游轮呢?相信这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问题。其实在邮轮出现之前,洲际之间的货物交流是通过军舰代为运送的。后来随着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大,人们设计了专门用来装货的船也运送一些邮件,因此便有了“邮轮”的说法。当时的邮轮已经初具服务的理念,据说为了满足船员和客人们的需求,有人甚至直接牵了一头奶牛上船。
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民用飞机快速发展,邮轮的远程运输功能逐渐削弱,转而变成旅游的功能,于是有人开始称它为“游轮”。所以,这两种写法都对,只不过一个是传统称呼,一个是后来的叫法。
国产邮轮安全吗?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我们看到了因为救生艇座位不够造成的悲剧。国产首艘大型邮轮上共配备20艘救生艇,停放在四层甲板上。每艘救生艇都是双层结构设计,最多可容纳314人,包括船员和游客在内全船6000多人基本都可以登上救生艇。
同时在极端条件下,邮轮还能将整船变成救生艇,船上设置了多个系统备份,在火灾和进水等极端事故中,邮轮仍然能够以6节航速(相当于11公里/小时),从1500 海里之外安全返回港口,绝对的安全感“爆棚”!
“晕船友好型”邮轮
你值得拥有!
作为一艘三倍于泰坦尼克号的邮轮,“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有着323.6米的“修长身躯”。“这个身躯”垂直立地面,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的高度。而邮轮的电缆线一根接一根地平铺开来,能从上海一路铺到拉萨。即使是毫不起眼的洗衣系统,也必须为全船6500多人提供日常洗衣服务的要求。
这些数据都好说,但是作为一个晕船重度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晕不晕。
这就说到点子上了,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妥妥的是一艘“晕船友好型”邮轮,它在船体两侧安装了一对“鱼鳍”。这种名为减摇鳍的装置,增加了横摇阻尼,能有效过滤掉88%的摇晃,让邮轮能够在大海中“如履平地”地前行。
涮着火锅看大海
还是海上组团“开黑”?
根据大数据调查,中国游客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吃火锅。因此“爱达·魔都号”上专门配备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火锅店”,供游客边涮火锅边看海景。
不仅如此,在超过4万平方米、高达16层的庞大公共区域里,有着跨越两层甲板、容纳近千人的海上剧场。这个区域也是电缆最为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有将近50米的电缆。除此之外,还有着融合了人工智能的海上探索营,甚至还有着专门的电竞室,以满足游客们海上“开黑”的梦想!
把当下的不可能,变成未来的可能
事非经过不知难,谈及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建造背后的故事,陈刚讲了这样一段往事。去年5月份,船东方给船厂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指出邮轮建造进度严重滞后,建议直接将首制邮轮延期到2024年的年底交付。而延期必然会导致一个新的问题,邮轮必须进行大幅度改动,以适应新的规范,这将导致成本的急剧上升。
接到这封信之后,陈刚倍感压力,他们前后开了三次视频会,却迟迟无法达成一致。最后陈刚建议,“我们把时间花在讨论这个问题上没有意义,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做给你看。”
事实上,从去年6月到今年9月底,陈刚团队通过四轮赶工,如约完成了大邮轮的建造,将当下的不可能变为未来的可能,是被中国造船工业一次次证明过的事情,也是陈刚最大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