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自2021年至今,全球航运市场净收益已远超上一轮周期(2005~2008年)的峰值水平。

  对比上一轮船市周期,此轮新造船市场周期呈现四个显著特点。展望未来,全球新造船投资依然潜力巨大。

  据克拉克森分析,在不考虑资金成本的前提下,2005~2008年,扣除运营成本后,全球货运船舶运费收益总计6720亿美元。本轮周期,航运市场运费自2021年进入上行通道,2021年至今的3年10个月内,运费净收益为8410亿美元。

  “同期全球新造船投资额仅为上一轮周期投资总额的八成。在全球船队规模已较2008年的规模扩张一倍的当下,全球新造船投资依然潜力巨大。”11月15日,在福州举行的2024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现代供应链(供应商)大会上,克拉克森研究(中国)公司总经理幸月表示,每一轮周期都有其不同之处,对比上一轮船市周期,此轮新造船市场周期的上涨行情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细分船型市场的分化扰乱船东下单节奏,导致订单分布不均衡。克拉克森研究运费市场并追踪各细分船型订单后得出结论:运费市场最早在2021年被集装箱船运价的强势上涨带动,集装箱船新船投资随之出现增长;2022年,集装箱船、气体运输船订单批量上升;2023年,船东投资建造油船的兴趣开始增加。纵观主要船型板块,散货船订单虽然较2020年的低点略有增加,但远不及其他板块订单。幸月表示,以各型船手持订单在其船队中占比这一指标来看,目前气体运输船、集装箱船占比较高。其中,集装箱船已连续两年迎来交付高峰。今明两年,气体运输船和汽车运输船的交付速度也明显加快。

  二是订单集中在大型船舶和大船东,未来中小型船舶和中小船东的需求值得关注。一方面,本轮周期中新船订单集中于大型船舶。其中,集装箱船订单以大型箱船为主,约80%为1.2万TEU及以上;LNG运输船订单大型化趋势也非常明显,27.1万立方米的QC-Max型船成为焦点。这部分大型高附加值船舶订单迅速挤占大型船厂的船位。另一方面,新船投资更加集中于少数经验丰富的头部船东。相比较老旧二手船买卖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新造船市场的进入门槛显然更高。据克拉克森统计,以船舶吨位计,当前手持订单有一半以上来自排名前50名的船东。究其原因,现金流充沛及来自融资渠道的资金支持,使上述船东得以更快作出投资决定。此外,大船东也通常面临更大的绿色环保转型压力,更倾向在绿色技术方面投资。

  三是海事业对绿色船舶技术的投资有所增加,新船订单中采用替代燃料及配备节能装置的船舶的占比不断上升。据克拉克森统计,以船舶吨位计,替代燃料在新造船手持订单中的占比已达50%。从船型看,气体运输船、汽车运输船中替代燃料动力接近100%;集装箱船的替代燃料方案也为主流;而油船和散货船订单中采用替代燃料的船舶占比较低,因这两型船的运输路线较为分散,船东集中度低,中小船东数量众多。此外,除替代燃料外,在建造阶段安装节能装置已基本成为新造船的标配。据克拉克森统计,2016年以来,新建船舶有一半以上配备节能装置,年初至今交付的船舶中,多数安装了一种以上类型节能装置。

  四是新造船价格强劲上涨,造船产能不足为主要推涨因素。目前,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较2020年底低位上涨45%,名义价值已接近2008年的峰值水平。船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为船厂船位紧张。据克拉克森统计,当前船厂手持订单覆盖率已从2.6年上升至3.7年,多数船厂2027年的船位紧张,在部分船型接单方面已排期至2029~2030年。

  幸月认为,船位紧张的背后是全球造船产能的下降。据克拉克森研究分析,在上一轮周期中,造船产能在2011年达到峰值。2011年之后,造船业经历了漫长的淘汰过剩产能过程,至2020年产能已缩减40%。当前造船产能在逐渐增加,但对比上一轮周期,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国家不具备产能大量重启和扩张的潜力。(记者 吴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