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UPDATES
INDUSTRY INFORMATION
  • 近日,自然资源部对外公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其中,主要海洋传统产业稳中有进。海洋船舶新承接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态势较好,海洋货物周转量、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5.8%、4.2%。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5.6%,进口额同比下降8.4%。海洋旅游业快速发展,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  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水平持续增强。全国新批准用海用岛面积7.1万公顷,涉及投资额1856亿元。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3.8%,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1.4%、41.6%。“蓝色粮仓”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海洋新兴业态发展态势良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7.1%。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取得新进展,海洋信息服务业加快培育,涉海融资市场延续向好态势。(记者 杨柳)
    2025-05-08
  • 4月,中国海洋装备制造领域拿下多个“第一”,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首艘!  这艘无人艇功能强大  4月28日上午,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下水。来源: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潜无人艇是将水面高速艇与水下潜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船型。“蓝鲸号”无人艇长11米、排水量12吨,水面航速高达30节—40节,水面续航可达数百公里,可实现数十米深的下潜和水下航行,能在水下静态悬浮一个多月,随时响应突发任务。  “蓝鲸号”可用于气象探测、水下地形地貌测绘、水下拍摄,水下水质取样、水下电缆管线巡检等,可以实时将探测数据及视频资料传送到控制中心。  据悉,“蓝鲸号”下水后,还将进行内场调试、系泊试验、码头试验、海上试验等,明年将有望投入实际应用。  世界最大!  可实现水陆两栖灵活调遣  4月22日,由中交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全电驱可拆装环保绞吸船——“浚澜”船,在官厅水库清淤试点工程中正式投入使用。来源: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浚澜”船是中交集团为官厅水库治理量身定制的“清淤利器”。该船搭载可拆装疏浚装备领域最强的电力驱动挖掘输送系统,绞刀功率达600千瓦,作业时如同“水下金刚钻”,能够轻松...
    2025-05-01
  • 福建船舶产业紧抓全球航运市场复苏机遇,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出口船舶品质获得海外市场高度认可。据厦门海关统计,一季度,福建累计出口船舶35亿元,同比增长2.9%,出口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数据显示,国有企业是福建船舶出口的主力军,一季度共出口船舶29.3亿元,占同期福建船舶出口总值的83.7%。同期,福建民营企业出口船舶5.2亿元,同比增长1.1倍。  近年来,福建船舶出口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据厦门海关人士介绍,福建对欧盟等传统市场及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船舶均保持增长态势。一季度,福建分别对其出口5.1亿元、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77.4%。同期,福建对RCEP其他成员国船舶出口增长强劲,共出口11.6亿元,同比增长1.1倍,占同期福建船舶出口总值的33.1%。  同时,福建船舶出口产品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滚装船为热门出口品类,一季度福建共出口12.6亿元,占同期福建船舶出口总值的35.9%。同期,液货船和散装船出口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分别出口4.9亿元、1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7倍、2.1%,两者合计占比50.5%。(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刘雅婷)
    2025-04-24
  •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擘画了加快“海上福建”建设新蓝图。他强调,做好“海”的文章,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人才是第一资源”。福建在海洋领域的人才培养呈现多层次、多渠道的特色。既有高等院校的科研型人才,也有面向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愈加成熟、高效,通识教育领域的探索也亮出了“成绩单”。一起来看看福建引智向海打造海洋人才高地的故事↓↓
    2025-04-21
  • 4月17日,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交付运营,被正式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7”。  “国信1号2-1”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升级版,将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国信1号2-1”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  新一代养殖工船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船舶整体布局、适渔性、安全性及作业精准度显著提升。其中,数智化应用赋能精准度提升实现重大突破,实现鱼苗入舱、成鱼起捕、投饲及加工等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  “国信1号2-1”成功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迈入标准化复制新阶段。根据建设进度,“国信1号2-2”预计于2025年10月加入运营序列,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届时将形成“...
    2025-04-20
  • 记者从中船集团获悉,今天(4月15日),全球最大的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再次刷新我国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纪录。交付后这艘船将用于远东至欧洲航线的货物运输。  今天交付的全球最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一次可承载22万吨货物,24000个左右的集装箱堆叠高度相当于25层楼,被称为海上“超级带货王”。同时,这型船还采用了绿色燃料——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可为船舶提供单个航次近2万海里的超远续航。  中船集团沪东中华营销部部长王佳颖表示,这条船是全球最先进的,它的特点就是以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的来源,更清洁、更环保。而且它的装箱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级别,大大提高了海运的效率和它的经济性。  专家告诉记者,中国在集装箱船建造领域接连刷新纪录——从21000箱到23000箱,再到今天交付的24000箱,船越造越大的同时,建造周期也越来越短,这是中国造船能力的体现。  中船集团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副总经理 刘学东:我们的建造中也通过技术工艺革新做了一些突破,从建造之初到出坞在码头上的周期,我们现在已经压缩到4到5个月了,对比原来的建造情况已经大幅提前,交船的话,这条船提前半年以上。这个周期的控制水平是处于造船行业的一流水准了。...
    2025-04-15
INDUSTRIAL COOPERATION
  • 1
    11月15日—18日,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举办。大会期间,福州市招商办印发了《2024福州市海洋经济投资机遇清单》,涵盖了载体清单、政策清单和合作清单等三个方面267条,为广大客商送上一份“投资大礼包”。土地楼宇方面土地楼宇方面,梳理了62块0.97万亩的产业用地、110栋61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商务楼宇,每块土地、每栋楼宇厂房都列明了位置、大小和招商主攻方向,配备了专属定位二维码,打通精准招商“最后一公里”。投资合作方面投资合作方面,提供了9个重大项目建设信息,总投资达186亿元;27条人才、股权投资、技术转化、定单采购信息,涉及合作金额达17.23亿元。政策措施方面政策措施方面,海洋经济政策举措59条,覆盖了渔业发...
  • 2
    16日,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智慧渔业与装备专题报告会暨招商对接活动在福州举行。福建省副省长王金福出席活动并致辞,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付世晓通过视频连线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作主旨报告。  此次活动以“智慧兴渔 逐梦深蓝”为主题,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智慧渔业装备的发展热点和产业需求,深入探讨技术创新,共同谋划渔业高质量发展前景。活动期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共同促进行业内创新成果在福建的转化落地。  此外,福建沿海各设区市(含...
  • 3
    江海兴则福州兴。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吹响“向海进军”号角。高瞻远瞩的宏伟蓝图,孕育不断创新的世界平台,带来务实合作的广阔机遇。多年来,福州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向海进军。15日,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开幕。依托这一世界级平台,福州各级招商部门坚持“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员参与”抓招商要求,奋力书写“海上福州”建设新答卷。在当天举办的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上,福州对接签约项目88项、总投资超1100亿元,入选全省现场集中签约项目15项、总投资超580亿元,签约项目数量与总投资额继去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