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东海之滨的福建,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聚焦这片“蓝”,福建在科研、生态、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为海洋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解码海洋碳汇

  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图片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被科学家比作地球的“空调”。2022年5月23日,中国首个以海洋碳汇为核心的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申报的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在福建正式启动。

  基础科学中心以“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碳中和需求”为出发点,联合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生物、化学、地质等多学科融合,研究海洋碳汇的形成过程、调控机理与环境效应,以及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基础科学中心的研究,主要围绕焦念志院士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原创理论展开。它揭示了微型生物碳在海洋巨大碳库形成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称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如今,地球生命生态面临气候变化挑战,基础科学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早日摸清海洋碳汇的成因机制,发挥海洋负排放蕴含的巨大潜力,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攻坚海洋科考

  科技人文双轨并进

图片

  千年前,福建人创造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福船”,推动形成人类走向海洋的热潮。如今,中国首艘由综合性大学建成的全球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厦门大学的“嘉庚”号科考船正锚定海洋科考与人文交流的坐标,走向世界。

  “嘉庚”号全长77.7米、排水量3611吨,是中国首艘全电力静音推进科考船,搭载了低噪声推进电机、螺旋桨及艏艉侧推器、超洁净痕量元素专用采水系统“泰斯”等全球先进的船载科考装备与仪器。

  截至2024年12月,“嘉庚”号的总航程近19万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航行近9圈,获取了大量高质量的海洋数据和样品,产生超百项科研成果。

  不仅如此,“嘉庚”号还承载着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重要使命。它是首艘靠泊马来西亚、访问新加坡并举办公众开放日的中国科考船,其“海丝学堂”项目连接马来西亚、美国等多国高校,推动中国海洋科技与文化走向世界。从技术攻坚到文化传播,“嘉庚”号彰显着福建“向海图强”的担当,为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桥梁。

  保藏珍贵菌种

  推动生物资源共享

图片

  海洋是微生物资源的宝库,有大量的新资源等待开发。位于福建的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菌种库、中国首个专业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保存着数万株海洋生物菌种。

  中心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管理,2013年加入世界微生物菌种保藏联合会。截至2022年3月,中心已标准化保藏入库来自中国近海、深远海、极地等多种生境的海洋生物菌种4万多株,并建立了菌种信息库,所有入库菌株都经过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有明确的分类信息。

  作为公益基础性资源保藏机构,中心还建立了菌种资源共享网站,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查询菌种、委托保藏菌种、开展菌种鉴定的平台与渠道。

  2020年,中心获得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表明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可。从深海到云端,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不仅守护了大洋中的“生命密码”,也为全球海洋微生物研究注入“福建力量”。

  创新提钾技术

  重绘蓝色资源版图

图片

  氯化钾,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资之一。海水中钾总储量是陆地的几万倍,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可持续开发的钾矿资源,全球首个海水提钾产业化工程即将落地福建莆田,它就是年产10万吨海水提取氯化钾项目。

  项目采用“沸石离子筛法海水提钾高效节能关键技术”,以海水为基本原料,通过海水汲提、沸石离子筛富集、蒸发、结晶等物理过程生产氯化钾。这是具有我国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海水提钾技术和经济两大难关。

  项目与国投湄洲湾电厂合作,利用电厂发电后的低压蒸汽,作为海水提钾所需的能源,实现绿色节能生产。投产后,生产所需的部分原料以及产出的钾肥、食品级氯化钾等产品,也可以通过码头低成本、高效率地运输。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钾肥年消费量占全球20%,目前主要依靠进口。项目投产后,计划氯化钾产能10万吨/年,将有效弥补我国陆地钾肥资源短缺的局面。通过建设海水提钾产业化工程,福建将以创新技术为全球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范本。

  推进基地建设

  “蓝色枢纽”链接全球

图片

  福州连江是中国的渔业大县,现有8家远洋渔业企业,261艘远洋渔船,2024年渔业生产总值302.06亿元,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如今在这里,一座链接世界的远洋渔业基地正蓄势待发。

  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是中国第三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基地核心区规划面积5518亩,规划建设现代化母港、国际水产品智能冷链仓储中心、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打造中国渔业对外开放重要海上门户,以现代化渔业母港和经贸为纽带,为全球远洋渔业贸易发展贡献力量。

  依托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将构建从远洋捕捞、冷链物流到精深加工、交易贸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推动形成“全球买、全球卖”的水产品贸易格局,助力全球海洋经济不断向更广、更深处拓展。